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五大核心措施是什么?

环虎农林考研
2025-07-21

农林种植中,病虫害防治是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。传统防治方式过度依赖化学农药,易造成环境污染。病虫害绿色防控以生态保护为核心,能实现防治与环保的平衡。环虎农林考研为你梳理五大核心措施,助力深入了解这一技术。


一、农业调控:从源头降低病虫害风险


农业调控通过优化种植管理阻断病虫害滋生。选种时优先选择抗病虫害品种,这类品种自身具备抵御能力,能减少发病概率。合理轮作也很重要,如水稻与豆类作物轮作,可打破害虫的生存循环,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。此外,深耕土壤能将地表的害虫卵翻至深层,抑制其孵化;及时清理田间残株,能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宿主,从源头切断繁殖链条。

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五大核心措施是什么?


二、物理诱控:精准捕捉减少害虫数量


物理诱控利用害虫的生理特性进行针对性防治。灯光诱杀是常用方式,安装频振式杀虫灯,可吸引趋光性害虫并将其杀灭,对鳞翅目害虫效果显著。色板诱杀则针对趋黄、趋蓝的害虫,如蚜虫、蓟马,在田间放置对应颜色的粘虫板,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。另外,人工摘除虫果、虫叶,结合防虫网覆盖,可直接阻隔害虫侵入,适合蔬菜和果树种植。


三、生物防治:利用自然天敌实现生态平衡


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或使用生物制剂控制病虫害。释放寄生蜂、瓢虫等天敌,能以虫治虫,比如赤眼蜂可寄生在蛾类害虫的卵中,抑制其繁殖。施用生物农药也是重要手段,如苏云金杆菌(Bt)对鳞翅目害虫有特异性毒杀作用,且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安全。此外,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干扰害虫交配,能减少下一代害虫数量,是可持续的防治方式。


四、生态调控:构建抗病虫的田间生态系统


生态调控通过优化田间生态环境增强抗病虫能力。在作物周边种植显花植物,可为天敌提供蜜源和栖息场所,提高天敌存活率。合理密植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,降低高湿环境引发的病害风险。水旱轮作结合秸秆还田,可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,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,让田间生态系统更稳定。


五、免疫诱抗:提升作物自身抗病虫能力


免疫诱抗是通过激发作物自身免疫力抵御病虫害。喷施植物免疫诱抗剂,能诱导作物产生抗病相关蛋白,增强对病毒病、真菌病的抵抗能力。合理施肥也很关键,增施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,可改善作物营养状况,提升其生理抗性。在作物苗期等关键时期进行免疫激发,能减少后期病虫害的发生概率。

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五大措施从不同角度发力,既减少化学农药使用,又能长效控制病虫害。掌握这些措施对农林专业学习和实践都很重要。环虎农林考研专注农林领域知识传授,助力考生掌握专业核心内容,为农业绿色发展储备知识与能力。

分享